為有序推進學校民族團結創建工作,促進各民主黨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8月4日,學校黨委統戰部組織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機關黨委委員赴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教育學習活動。
1938年6月至1939年,在塘田市由國民黨與共產黨聯合創辦“塘田戰時講學院”是以統一戰線形式出現的,是中共湖南省委在國民黨統治區創辦的一所培訓抗日干部的學校。塘田戰時講學院受湖南省委直接領導,副院長呂振羽先生負責全面工作。學校以抗日救亡為中心,向學員及周邊廣大民眾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和戰士教育,宣傳了馬列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培養了一批有志青年,傳遞了革命火種,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有力的推動了湖南抗日救亡工作的開展,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呂振羽先生在開辟我國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民族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民族史觀主要是關于中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發展及特點、民族關系中的人物、民族融合與同化、民族矛盾與民族英雄等方面的觀點和看法,是對民族史領域中一些問題深層次的剖析,是在總結各民族歷史的過程中不斷提煉和升華的。
組織學校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在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教育學習活動是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塘田戰時講學院是以統一戰線形式建立的,創建人呂振羽先生又是我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民族史的撰寫人,所以在這里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教育學習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馬曉寧 攝/王鈺鋒 馬曉寧)